索 引 号:
757105322/2024-00028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发布机构:
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17日
标  题:
​ 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风险防范,突出安全隐患治理

一是突出治本攻坚。结合济源实际,印发治本攻坚实施方案,形成“十个方面四十条”具体工作措施。成立由管委会主任、市长任组长的三年行动工作专班,抽调纪工委监察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组织部、应急等相关单位骨干力量,由4个副市长带队每月一次明查暗访、每月一期工作通报。安委办建立“企业自查、专家排查、执法检查、综合督查”工作机制,坚持一月一研判、一月一汇总,并常态化进行提醒提示,推动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厘米”。二是突出风险防控。聚焦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等重点时段,危化、矿山、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以及岁末年初、复工复产等重要时期,组织会商研判,提出管控措施,下发预警提示,开展专家帮扶。聚焦省安委会督导组反馈的14家单位34项问题隐患,逐一进行交办、跟踪落实,并举一反三、狠抓整改。深刻汲取南阳方城、江西新余等火灾事故教训,开展畅通生命通道和电力线路保护两个专项整治,累计拆除防盗窗1.7万余处、广告牌47处、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232处,打通通道、增设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356个;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完成53处线路本体隐患及114处“树线矛盾”隐患治理。深刻汲取宁夏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深入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完成非居民燃气用户“瓶改管”60户、“瓶改电”279户,完成居民用户燃气安全装置加装14.39万户。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机制、基础设施、道路及车辆管控、安全意识提升等方面,开展为期9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并对989处隐患较大的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和发生过亡人事故的61处平交路口进行隐患整改。结合近几年事故特点,邀请中国化学品协会专家对辖区2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开展指导帮扶,发现问题隐患700条;大力推进焊机“加芯赋码”,推动2304台焊机全部加芯并联网。三是突出精准执法。深化“精准执法+优质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复工复产“六个一”防范措施,通过视频会议及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5000余人收听收看“开工第一课”专题讲座。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及仓储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六查一打”专项行动及“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492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2601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9条,警示约谈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787人次,停产整顿1家,行政处罚20万元,查处非法储存烟花爆竹场所1个,查缴6126箱,采取刑事措施1人,行政拘留43人。

(二)高效灾害防御,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1.及时响应,打好低温雨雪冰冻应对战

一是提前安排部署。冰雪应指办提前印发《关于做好近期寒潮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减灾办提前印发《风险监测信息》(678期),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市长李文轩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细致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二是及时启动响应。11513时至1606时,济源自西向东出现降雪天气过程,经会商,济源示范区自11522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级应急响应。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响应,非寄宿制小学、幼儿园停课一天;济源境内所有高速路口封闭,省市主要干道进行管控,长途站和城乡客运全部停运,共137台车590个班次,水路运输情况全部封航。住建部门出动应急抢险队伍172850余人,各种除雪应急车辆65台,使用融雪剂45吨,全力开展城市道路桥梁清扫工作,市区52条主干道、43座桥梁积雪全部清理干净,市区道路通行基本正常。做好应急准备。协调预置救援队伍26700余人,准备好相应的物资、装备,严格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发生突发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处置。此次雨雪冰冻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没有接到险情、灾情报告。

2.坚决防范,打好森林防火持久仗

一是细化隐患排查。在各重点区域、山头等开展隐患排查,拉网式巡查,逐一检查各村消防蓄水桶储水情况,查看是否储水充足,能否正常供水等,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扑灭,坚持预防为主,严字当头,细字为先,全力拉紧森林防火“安全网”。二是强化火源管控。森防办牵头成立检查组,设立检查站,对重点防范区域、关键部位巡防巡查,严防死守,杜绝火源上山,堵住森林火灾源头,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加大对农林用火、祭祀用火、野外吸烟行为的管控力度。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各视频监控站(点)、防火瞭望台、检查站和护林员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和瞭望监测,及时报告火情信息。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合理布防、靠前驻守,做到队伍、装备、指挥三靠前,确保森林火情得到快速、高效处置。全面清查防火物资储备库,配足配齐必要的扑火工具和装备,全面维修和调试防火机具、车辆、设备设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3.着眼重点,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印发《2024年防汛工作要点》《关于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及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以管委会主任为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建立“1个总指挥部+2个办公室+14个工作专班+16个前线指挥部”的扁平化指挥机构,保障实现统一指挥有序、协同应对顺畅。二是坚持高位推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带头履责,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检查指导河道安全度汛等工作;指挥部其他领导同志主动作为,加强对分包镇(街道)和相关行业部门的调研督导。5月份各市级河长先后开展巡河9人次,促进了防汛备汛工作扎实开展。三是落细落实责任。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共落实济源防汛抗旱和重点防洪工程各级各类防汛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1025人,524日在济源政府网站上公示,实行台账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了14条主要河流河长、124个山洪灾害重点防御村、1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9座中小型水库、17座淤地坝、7座水电站、6处城市易积水点和8处沁河堤防险工险段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汛责任人,基本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无遗漏。四是修订完善预案。按“一流域一案、一水库一案、一市一案、一镇(街道)一案、一村(社区)一案”要求,认真总结去年防汛救灾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和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对已构筑的“1+17+N”防汛应急预案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截至目前,济源各级各类应急预案4834本,镇(街道)及村(社区)预案编制率达到100%,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汛预案体系。五是深化培训演练。523-24日,示范区防办组织开展济源示范区2024年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邀请省、示范区防汛领域的专家,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防汛抗旱业务培训,提升防汛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夯实基层基础,全面促进应急能力提升

1.持续强化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水平提升

一是积极推进国债项目建设。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市)基层防灾工程项目是为1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16支乡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类、抗洪抢险类、水域救援类、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类、综合保障类装备共计784台(套)。总体投资2436万元,其中70%为国债资金,共1705万元;30%为地方配套资金,共731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从20241月至202412月。济源示范区基层防灾工程计划分三批招标,第一批于2024525日发布招标公告。第二批于202468日发布招标公告。截至目前第一批3个包、第二批6个包已完成招投标。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基层防灾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乡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达到5有标准(有成立队伍的文件、有人员花名册、有住宿条件、有训练场地、有物资装备仓库)。开展形式多样练兵比武426日,配合省厅举行应对重大灾害现场处置快速反应拉练,先后调动省应急厅应急救援队、济源示范区综合应急救援队、王屋、下冶、邵原综合应急救援队及3支社会应急救援队,跨区调度焦作市综合应急救援队、孟州市综合应急救援队前往增援,共10支队伍260余人,66台车辆携带相关救援装备赶赴现场。进一步树牢“应急就是应战”理念,切实提高应对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能力水平。

2.充分利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

36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此次风险普查,摸清了济源示范区现有救援队伍、救援装备和应急避难场所等应急救援要素总体情况,为突发的自然灾害救助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下一步,将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结合济源示范区自然灾害基本特征,积极谋划普查成果运用,让普查数据“活”起来,切实提升济源示范区灾害风险综合治理能力。

3.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安全生产月期间,示范区各单位各部门累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380余次,集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电视专题片450余次。二是开展专题宣讲。采购并发放《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宣教片》《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不可逾越的红线》等专题片2000余套;围绕“当好第一责任人”,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讲安全100余场,撰写署名文章300多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班组会”“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活动600余场,参与6000余人次。三是开展专题宣传。在“济源安全”公众号、济源日报等全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专版,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持续报道各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重要指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320余次。

(四)强化为民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是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宣传。1-6月份向营商办报送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报道和典型案例共36篇,分别在“济源安全”微信公众号、济源营商、在济源APP等有关媒体发表。二是加强审批受理服务。1-6月份共受理审批办件35件,办结34件,其余正在办理。三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1-6月共接报办理12345群众热线举报45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是强化培训考核工作。考核“三项岗位”人员6406人次,通过5026人,整体通过率为78.46%,其中特种作业人员5938人,合格4703人,通过率82.19%,企业主要负责人176人次,合格90人,通过率51.14%,安全管理人员292人次,合格233人,通过率79.79%

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发生了2起一般事故(3.29高处坠落事故,5.5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示范区的要求,与人民的期盼还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安全生产压力依然较大。济源工矿商贸门类齐全,高危行业企业数量众多,风险管控难度大,工业化、城镇化、乡村振兴带来的增量风险持续增多,市场波动带来的变量风险不确定性增大,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任务更为艰巨。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较弱。部分企业和社会单位消防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不到位,一些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零星作业、小散工程人员流动性大,安全形势稳中有忧、平中藏险。三是进入二季度以后,民众活动频繁,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大,叠加大风、强降雨等高影响天气,给城市消防、森林防火、交通保障、建筑施工等领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河南省落实落细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若干规定》,细化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示范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制定下发本部门子方案,各开发区、镇(街道)制定实施辖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领域“一件事”由牵头部门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链条排查整治责任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合运用通报曝光、提醒警示、挂牌督办、约谈、事故提级调查等措施,倒逼责任落实。对因工作推进迟缓、任务落实不到位等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依纪进行责任倒查

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按照《示范区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紧盯安全理念提升、安全责任落实、隐患动态清零、安全工程治理四个目标,坚持动态研判、督办交办、晾晒通报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十大行动”,即“三管三必须”厘职明责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执行能力提升行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动、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强力推进矿山八条硬措施落实,加强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严抓严管危化品安全,推动涉高危工艺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运用;持续推动各领域电气焊机“加芯赋码”改造联网;持续深化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突出抓好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园安全防范,推动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落地见效,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存量,重点领域、场所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扎实开展畅通生命通道工作。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以御驾区域为切入点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以点带面、树立标准,紧盯尚未整改的火灾隐患,逐条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全力推动存量隐患整改。按各镇(街道)辖区划分16个网格实行分包核查制,每天至少1%的核查量进行实地核查,确保数据真实,不漏报、不瞒报。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但久拖不改、整改迟缓的,充分运用查封、罚款、拘留等手段,严格执法查处,坚决杜绝“宽松软虚”等问题。广泛利用媒体平台和社会资源,向群众解读好畅通生命通道背景意义及规范、办法等,引导群众共同维护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持续推进镇(街道)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和消防宣传力度,降低火灾风险,形成长效机制。

四是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开展道路交通违法查处,围绕酒醉驾、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易引发肇事肇祸的交通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周末夜查、夏季行动、西部山区交通安全秩序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强电动车驾乘人员头盔佩戴劝导,落实电动车驾乘人员头盔佩戴率抽查通报制度。持续开展老年人交通安全宣传守护行动,预防和减少涉及老年人交通事故。加强国省道穿村过镇平交路口“四个一”、“三个一”(“四个一”指路口示警桩、减速标线、交通信号灯、警示标志,“三个一”比“四个一”视情况减少一个)、“三道杠”和市区范围内“两道杠”的隐患整治,以及双向六车道以上道路规范安装中央隔离栏,稳步推进五条省市级督办重点隐患路段的整治提升。创新宣传方式,利用“两微一抖”等新媒体手段、交通安全宣传栏、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形成交通安全宣传浓厚氛围。

五是不断加强安全工作执法力度。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互联网+执法”、“领导+专家”等方式,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精准安全监管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重大问题,坚持“一案双查”“一案倒查”,既查企业主体责任、又查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落实。对无需审批备案但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联合惩戒、“一案双罚”等手段,落实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近期,全力做好应对旱涝急转、旱涝并重各项准备,强化危化、矿山、工贸等重点行业企业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加强生产现场通风降温、安全用电和设备状况检查、户外露天作业防护、森林防火巡查、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组织开展2024防汛抢险和防震综合演练,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工作,严防因自然灾害引发次生事故,确保示范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应急管理局 电话:6633960 / 6633878

地址: 济源第二行政区8号楼301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2807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24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