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7105322/2024-00034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应急管理局
发文字号:
豫防减救办 〔2024〕23号
标  题:
河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7-24
发布日期:
2024-08-13
河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各级应急指挥部实战指挥需要,建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更好的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现就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应急就是应战”理念和应急救援队伍“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建设要求,聚焦应急实战加快推进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行业专业救援队伍、乡村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全省应急救援队伍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规模型向专业化转变、由短临型向持续化转变、由传统型向新质救援力量转变。

按照“一年建立完善、二年运行实施、三年全面提升”建设目标,到2027年,全省应急救援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救援技战术能力、信息化水平、高性能装备和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建设一批省市县级新质救援力量,乡村基层和社会救援队伍得到加强,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逆险而行、保民平安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两个至上”。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积极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强化战斗作风、练就过硬本领,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事故灾害能力。

坚持应急就是应战。聚焦应急实战需要,突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案练一体、人装结合,加快培育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的新质战斗力,锻造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应急救援队伍。

三、主要任务

受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和河南独特地理影响,加之我省人口规模大、集聚程度高和经济活动日益增多,自然灾害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特点越来越突出,巨灾风险的暴露度不断加大,原有单一型、粗放型、规模型、短临型、传统型的应急救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亟需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快推动应急救援实现“五个转变”:

(一)加快队伍建设向多元化转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加快推动队伍建设向结构多元化、本领多元化转变。

1.紧紧围绕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立地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强行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协同补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持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2.按照“依托现有、填补空白、强化专业、辐射周边”总体思路,优化调整省市县骨干队伍体系,填补提升地震和地质灾害、油气管道和水上救援能力。各级根据近年来辖区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援实际,集中优化调整一批全灾种综合救援骨干队伍。

3.支持鼓励行业(领域)救援队伍“一专多能”,在扛起行业(领域)灾害事故救援主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地震地质灾害等救援工作,为依托建设单位(协议服务单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和安全应急技术服务,组织开展行业应急科普宣传和避险指导。

4.支持鼓励企业救援队伍积极拓展社会化市场化救援技术服务,为驻地周边城市、乡村、企业提供服务,扩宽资金建设渠道,突破完全依靠企业供养、资金来源单一的瓶颈,走出自给自足良性发展道路。

(二)加快队伍机制向精细化转变。分级分专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训练标准,加快推动救援队伍向建设精细化、训练精细化转变。

5.实施救援队伍达标工程,明确队伍编制、装备配备、管理培训、训练演练、值守响应、技术能力、基础设施等标准,建立队伍能力评估制度。

6.各级各部门结合地区和行业(领域)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练兵手册,加强救援队伍规范练兵、标准练兵、实战练兵,每两年至少组织一次行业(领域)救援队伍集中训练和比武活动。

7.各级各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要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编组人员、随行装备、处置流程和技战术措施等关键内容,并依机制制定训练内容及标准并严格落实,确保课目训全、内容训实、时间训够、标准训到。

(三)加快队伍救援向专业化转变。积极发挥科技装备和专业人才作用,改变单纯依靠人海战术的救援方式,加快推动救援队伍向人才专业化、装备专业化和能力专业化转变。

8.加强指挥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各级各部门要出台鼓励性政策,指导救援队伍及其依托建设单位,注重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班组长中培养选拔救援指挥员,鼓励各级救援指挥员进入院校学习深造。根据救援队伍担负的职责使命和不断拓展的救援领域,招录相应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实践丰富的成熟技能人才,注重在救援一线培养和锻炼技能人才,鼓励接收吸纳退役军人和退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

9.强化装备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加大对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支持力度,配备完善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专业救援装备。配足基层救援队伍救援装备,提升基层应急处突和紧急避险能力。注重救援装备与队伍承担救援任务相匹配,人装结合,定期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等拉练训练。

10.瞄准实战提升队伍“三个能力”。提升生命搜救能力,积极开展快速构筑生命通道技术研究和实操演练,强化生命搜救技术装备运用和人员急救培训;提升现场安全救援能力,瞄准实战,案练一体,科学组建救援单元,打造精干、过硬的战斗小组,落实各项救援安全技术规范和医疗救护措施,确保救援现场装备操作安全、受灾群众生命安全、救援队员人身安全;提升自我保障能力,加强队伍食宿、通信、发电、用水等战勤保障车辆装备配备,达到无外部供给情况下不低于72小时的自我保障能力。鼓励应急救援人员考取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书,其所在依托建设单位应给予支持。

(四)加快队伍作战向持续化转变。着眼特大持续性重灾巨灾极限应对,改变传统的临时集结、短期应对思维,加快向力量投入持续化、应急物资保障持续化转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巨灾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突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充分考虑多点作战、连续作战、持久作战中救援队伍投用、应急物资保障的持续性要求,建立“两案一体系一支撑”。

11.制定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应急物资保障方案。分别明确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编成,根据灾害事故发展态势、灾情伤亡损失、应急救援实际,制定分级递进式救援力量、应急物资投入运用,加强水、电、气、通信的修复维护持续化能力,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作用,精准对接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需求,规范引导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有序进入灾区。

12.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构建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产能储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有效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目标,分行业、分层级、分区域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基地。进一步加大六个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保障能力,鼓励支持市级库、县级库和乡镇存储点建设,构建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实物储备能力。规范品种、区分类别,出台省、市、县、乡四级储备指导品种目录,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急物资储备。支持政企共建或委托企业代建应急物资储备库。

13.加强应急物资社会化支撑。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征用等管理制度和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针对市场保有量充足、保质期短、养护成本高的应急物资,提高协议储备比例,优化协议储备结构。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储备信息纳入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研究完善社会应急物资征用补偿标准。

(五)加快队伍整体向新质救援力量转变。抢抓国债项目有利时机,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加快队伍整体由传统型向新质力量转变。

14.提升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天空地一体、随遇接入、弹性扩展的应急战术指挥通信网,适应大面积灾害、“三断”和复杂地形限制与恶劣环境等极端条件下快速前突侦查、无缝协同组网和多队伍联合救援需求,提升救援队伍信息获取、信息搜集、信息整合、形势研判能力,支撑保障现场决策。

15.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针对抢险救援、战勤保障等实战需要,采取租购并举等方式,配备一批先进救援航空器。省本级豫中区域备勤1架大型无人直升机救援平台,执行省域范围内物资投送、应急救援、应急指挥通信等接力支援任务,为12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中等级别以上区域和地震、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单灾种高风险区域各备勤1架中型复合翼无人机。

16.提升高风险无人智能抢险救援能力。提高认识,转变思路,积极推动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智能装备救援模式转变。针对城乡火灾、森林火灾、防汛抢险、水域救援、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以及高辐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高风险救援场景,鼓励与相关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推进智能遥控工程机械抢险、无人化生命救援、弱通信条件及受限空间无人自动探寻等智能化装备配备。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作为工作重要内容,研究部署具体落实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高标准推进各项建设任务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统筹推进,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落实工作方案,保障资金投入,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和责任人,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强化政策措施配套实用。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有关意见建议要及时向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办公室报告。

2024年7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应急管理局 电话:6633960 / 6633878

地址: 济源第二行政区8号楼301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2807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24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21